查干湖渔场渔工:鱼打得越多干活越有劲

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2017-01-03 18:27:59

地处吉林松原的查干湖,每年的12月都是捕鱼的黄金时期,全国各地几十万名游客都会慕名而来。这一季冬捕节期间,查干湖计划捕鱼260万斤,可实现产值3000万元,其中一半以上的鱼都从渔网“游”向互联网,“游”到了全国各地百姓的餐桌上。此时,查干湖冬捕正在进行着,在极寒的冰面上,我们感受到的是一派沸腾的景象。

凌晨四五点钟是一天当中最冷的时候,当地人称为“鬼呲牙”。而此刻,正是冬捕队伍出发的时候。在夜色的笼罩下去上冰,是千百年来的习俗。捕鱼队伍已经集结完毕,奔赴冰湖深处,那里等待着他们的是这个冬季最具挑战的任务。

记者:像你们为啥坚持这种人工的,包括马拉绞盘,咋不用机械啥的呢?

郑龙:原生态嘛 ,这不是。

记者:原生态。

郑龙:对对 ,保持原生态。

记者:凿一个(冰)眼就喘上了?

郑龙:多厚冰呢,60多公分,这么厚的冰能不累嘛。

记者:你这么大岁数出来,这么辛苦这么忙你是为了谁呀?

铁杰:就是为了自己,现在儿子姑娘也都有家有业了。自己活动点,给他们还减轻点负担。

在零下30度的极端环境下长时间作业,对于这些渔民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。没有遮挡,风像刀子一样在他们脸上打磨。一般情况下,他们的面容看起来会比实际年龄大。

记者:你多大年纪了,小伙子。

王海秋:27岁。

记者:27,我看你脸上这都是风吹的是吧?

王海秋工友:老年斑,那是老年斑。

记者:老年斑,多大年纪就(长)老年斑啊?

记者:你们手呢,我看看这手,这都是。

铁宝贵:风湿。

记者:是因为打鱼打的吗?

铁宝贵:嗯呢。

记者:这骨节都这么大。

铁宝贵:类风湿。

记者:疼吗?

铁宝贵:天冷疼 。

李洪军是负责马拉绞盘,每天要跑四五公里的路,马不停人不停。

记者:你的脸都是风吹的吧?

李洪军:风吹的。

记者:现在我看你脸都不怕吹了。

李洪军:都吹出来了,半个多月了。

记者:你觉得自己这么辛苦这么忙你是为了谁?

李洪军:都是为了家为了儿女,养家糊口,都是这么回事。

鱼网下水后,剩下的工作就都交给马去做,马夫们赶着马拉着绞盘将大网从水中往外拽,这会儿大部分渔工才有喘气休息的机会。因为消耗体力过大,大家都会吃一些间食,有的为了取暖还会喝点儿白酒。

记者:之前有没有什么感动的事?

马树田:你要是吃啥了,你打网回去晚了,老伴在家,晚上给你预备好好的,菜给你炒完了,你不回来她不吃,她等着你,你什么时候回来她什么时候吃,这不就是感动嘛。你现在你不一定能体会到我这个程度,等到我这个年龄,老伴真了不得,没老伴真不行,你说年轻的时候,拿媳妇都不为重,等到老了就该为重了,(老伴)少一个也不行。

为了能让游客们吃上鲜美的鱼宴,渔工们依然在冰上忙碌着,而此时,餐厅的鱼已经下了锅。

记者:你觉得自己的工作累吗?

徐连建:这个旅游旺季的时候,客人比较多,心感觉比较累,为什么?尤其是顾客吧,咱们要把这一桌菜做好,用心去做就感觉好像挺累的,做得多。不管说谁来,咱就尽量把这个菜做好,就是最累的,恐怕客人吃了不满意。

张宝权:原先这地方是啥呀,这地方是西山外,下点雨都出不去,马车都出不去你别说机动车了。查干湖现在搞旅游搞得多好,这不也是让老百姓增收了嘛。

冬捕让湖边的村民富了起来,任国成和老伴儿都是渔场的职工,每月5000块钱的退休工资,生活还算富足。为了能够给孩子们再贴补点,老两口一到冬捕期间就开始忙活,在家里给游客提供食宿。

记者:你们都是为谁辛苦为谁忙?

崔桂香:你得说是为自己,锻炼身体,为自己干。你要是躺炕上,十天半个月这也疼那也痒了,你要干点活了,就当锻炼身体了,他啥毛病没有了,药都省下了。

记者:今年有没有啥喜事呀?

崔桂香:今年咋没有喜事呢,得一个大孙子,这喜事,那家伙给我乐的,睡不着觉的时候,就想我可爱小孙子了。正好政策开放了,要二胎了。

收网整个过程持续了四个多小时,没有人会抱怨收网的时间长,因为只有网中的鱼越多,收网才会越慢,这缓慢的过程饱含着人们的期待。

记者:出红网什么心情呀?

张财:心情非常高兴,打不到鱼不行。咱们出来一天为了啥?为了打到红网。 鱼打得越多大伙干活越有劲越高兴。

记者:你这一年为谁辛苦为谁忙啊?

张财:一个为场子多做点贡献我们退休老工人,一个为了自己多挣点钱(为了)生活。

辽宁游客:鱼一出来的时候跟土豆似的,遍地都是,非常壮观,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。

上海游客:我是南方的,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鱼,特别激动。然后一直在跳,一直在跳,特别激动。

辽宁游客:打上的鱼我们也要拿回去,买回去。博个好头彩,收获满满。

冬日里的渔村,有欢呼、有收获,汇聚了人间的冷与暖,传递着新年的甜与美,为谁辛苦为谁忙,在这古老而传统的民俗盛典中,人们用欢笑给出了答案。

最近更新